璞瑅学宫
这二句话,本是王阳明诱导弟子要从更深一层次思考,用价值观深悟“心外无物”的哲学道路,也是非常正确的渠道。可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两句话,却给心学带来了无止境的轩然大波,而且五百年来一直无休无止。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“岩中花树公案”。
那颗树,那颗生长在大明帝国的树,那颗树扎根在南镇岩中的树,你是白鸽喜欢的橄榄,还是凤凰爱栖的梧桐,抑或是传递佛音的菩提,很是汗颜,我真的不知道。
那树花,那树飘香在大明中叶的花,那树馥郁在南镇岩中的花,你是否携带者国色牡丹的雍容华贵,你是否摇逸者临波仙子的妖冶清幽,你是否如同曼殊沙华的那般珍稀,还是很汗颜地说:我不知道。
那颗花树,那簇树花,树因花显,花因树名,花与树共舞在灵性的岩石,见证了一场震惊中外的问答。可树再盛花再妍、花再香树再茂,也无法诠释“心外无物”在日后的五百年间,遇到的曲曲折折和是是非非。你虽然生长在岩石之金乌骨舒胶囊哪里买同仁堂中,汲取着山川精华,沐浴着风霜雨露,承受着日月呵护,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,显得无能为力,无法为“心外无物”:荡清质疑,澄清非难,洗去蒙冤,平息争论。
也许天意注定,那颗花树就要陪伴阳明心学走过五百年的坎坎坷坷,也许是宿命难违,那颗花树笃定要饱览心外无物的五个世纪的风花雪月,共起伏,工浮沉,细数岁月年华。
曾经有那么一天,风和日丽的一天,古镇南镇迎来三个白马素袍的儒雅之人,为首的就是满腹经纶的巨儒王阳明,二个门生模样的是他的爱徒,或者说心学的追随人,一个叫徐爱,一个叫王艮,后来都是心学的传教和推广人。
旅途的劳顿让他们三人都感到有些口渴,于是一起下马,走进了一家茶馆。刚入座,阅人无数的店家就为他们沏上了三杯茶,清新馥郁的花香,让王阳明笑道:“呵呵,店家好眼光,但不知您是怎么知道我们喜爱碧螺春的?”“包丁解牛,手熟,茶生沏茶,眼尖,雕虫小技尔。”店家继续笑道:“这没有什么难的,又不是王阳明格竹,硬是感悟出‘心外无理’来!”
店家的一句话,使得正在品茗的王阳明陷入沉思,将目光移向了窗外的凤尾竹:“都说竹子刚毅、挺直,可这凤尾竹却如此阴柔飘逸,心外无理,心外无理……”
王阳明本来也是一个朱熹理学的追随者,因为理学也是传承者儒家的精华,是当时的正统国学,但后来王阳明发现,朱熹曾经凭着自己的意愿,去篡改了儒家经典《大学》,使得理学漏洞百出,为验证朱熹的格物致理、格物穷理,他曾经七日格竹,不但没有格出什么理来,还累病了王阳明,让他发现:格竹无法将竹子的道理上升到人生的道理,不是竹子能够告诉人什么,而实人本身就有自己的想法,从而王阳明发现了心学的基石:“心即理——心外无物,心外无理,心外无事,心外无学……”
“莫非我沏的茶不合您的口味,客官!”店家小心翼翼地问,打断了王阳明的沉思。缓过神来王阳明赶紧答非所问:“我是在想找个南镇是否有风景优美的地方?”
金乌骨舒胶囊说明书“哈哈,有呀有,镇南就有一个峡谷,岩石上长着以可灵性的花树,此时正花绽蕊吐,满谷花香!”店家的一句话,赛比眼前的碧螺春还要解渴,瞬间就勾走了三个人的魂,立刻出门上马,策马扬鞭,兴致匆地向南山石岩而出。
这一去,本来就是一次郊游,去愉悦一下身心,却万万没有想到:一是激起千层浪,波光潋滟了500多年,再也没有平息过的波涛,一直荡涤着心学基石,使得这块“心即理”的基石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,沉浮、飘摇。
南山不高,却因为靠近南镇尔独特,有着静雅舒适的空间,有着清新优美的环境,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去处。山谷不宽,却因为陡峭的山崖尔奇特,有着岩中遒劲的花树,有着梢头馥郁的树花,成为了人们享受的绝佳之境。
裸露的根须,犹如一条条灵动的龙,飘游在绝壁的石岩上,又似一簇飘带舞动着,也许是一直砥砺着山雨谷风,其主杆盘旋曲折上升,成四十五度角斜出,蘑菇状的树冠云般浮动,滴翠的叶面上舞动灵性的花朵,盛开的花朵撒下满谷沁人心脾的馨香,闻香而来的蝴蝶与脱落的花瓣在风中徘徊,鸟欢的啼鸣似晨露在滴落着音符……
不愧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营造出了赏心悦目的风景,观树,赏花,闻香,品蝶舞,茗鸟唱,让王阳明三人如饮千年窖藏的女儿红,醉卧忘归,一直在岩谷流连,徘徊。
性格内向的徐爱,若有所思地低头默念着:“心外无物,心外无理,心外无事,心外无学……”突然,又抬起头来,他好像闻一闻花香,望一望花树,又转过头来看一看王阳明,三番五次的同一个动作,引起了王艮的猜疑:“徐爱,你在干什么呀,一副正行也没有?”
“这……”接着徐爱鼓起勇气地对王阳明说:“先生,天下无心外之物,如此花树,在深山中自开自落,与我心亦何相关?”
王阳明回过头来看了看徐爱,又朝他笑了笑,心里暗暗地想:“嗯,他心里在质疑‘心外无物’,我的就这个机会,引导引导他。”于是,王阳明就故意拉场了口气说:“汝金乌骨舒胶囊哪里买未来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同归于寂。汝来看此花时,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,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。”
这二句话,本是王阳明诱导弟子要从更深一层次思考,用价值观深悟“心外无物”的哲学道路,也是非常正确的渠道。可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两句话,却给心学带来了无止境的轩然大波,而且五百年来一直无休无止。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“岩中花树公案”。
记得我上中学时,辩证唯物主义的教材中就刻板地告诉我们,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,不可取。然而,要想理解王阳明心学,远非从表面肤浅释义能够诠释到位的。其实,我们只要细心回味一下就可以明白,徐爱质疑的是客观的物理存在问题,或者说三维空间的存在。而王阳明是从意识形态的存在价值观作答,他是在顺水推舟,把问题从物理存在引进了更高层次的价值观世界,是一种升华的回答,是一种抛砖引玉的诱导。
我们不妨来回眸一下,当徐爱看到花繁叶茂的花树时,那颗花树确实挺拔在陡峭的山崖岩石上,这时,花树就走进了他的双眸,进入了徐爱的心海,就产生了一个美丽的影像,花树就成为了心中物。倘若没有这次的邂逅,花树就无法进入他的心海,就时王阳明说的:“同归于寂”,心中不可能存在花树,就没有这个意识。当他们三人一同赏花时,花的姿态也好,花的香味也罢,赤裸裸地走进了心房,形成了一种意识,自然就会关注花树,这就时王阳明说的“此花不在汝心之外”了。没有被心观照的物,其意义就时没有在意识中呈现出来。用王阳明自己的话来解释,那就时“意之所用,必有其物,物即事也”(《传习录》137条)。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话来说:世界是人认识的世界,并不是世界本身,没有人的存在,世界也就失去了意义。
我们在回顾一下王阳明在历史上的地位,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何哲学家,还是一个军事家,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个文学家。文韬武略,明朝一哥,他的语言也好,文字也罢,无不充满文采,正因为他才华横流,让好多人没有看透文字背后的隐含。那个“寂”字不是“不在”,而是金乌骨舒胶囊说明书确确实实地“在”,只是不动罢了。
再说,假如阳明心学携带着唯心色彩,那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风流人物折腰膜拜?远的就不说了,就拿国父孙中山的“知难行易”来说,就是“知行合一”涵盖,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更是在悉心拜读了《王阳明全集》后,写出了醒世之作——《心之力》。
如今,习近平主席把握准了国人的脉搏,明确地指出:“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,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。”终于为阳明心学拨开了云雾,让阳明心学再现光芒。
我想,“岩中花树”定然会同“龙场悟道”一样经典,永远成为人们学习的经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