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“清明上河图3.0”
地点: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
展期:2018年5月18日-2018年10月18日
由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创制的《清明上河图3.0》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,通过对《清明上河图》原作艺术神韵、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的挖掘,以超高清数字互金乌骨舒正品旗舰动、全息投影等多种技术呈现了北宋汴京的社会风情和文化,使它从一众国内外团队策划呈现的“体验式”“互动式”“沉浸式”数字化展览中脱颖而出,成为别具一格、兼具中国文化和艺术展示的代表性数字化互动体验展。
《清明上河图3.0》于2018年5月18日开幕,5月29日起正式对观众开放。展馆位于故宫箭亭广场,面积约1600平方米,分为《清明上河图》巨幅互动长卷、孙羊店沉浸剧场、虹桥球幕影院和北宋人文空间四部分。展览需提前三天在故宫博物院官网预约,分时段入场,从9点至16点每20分钟一轮,一次最多接待48位观众。未预约观众只能参观《清明上河图》巨幅互动长卷和北宋人文空间部分。
第一部分《清明上河图》巨幅互动长卷用两种方式进行循环展示,一是位于展厅右侧的动态原画,制作团队利用超高清投影技术,在约32米长、由8块104寸8K高清屏拼接而成的八联屏上以循环滚动播放的方式将原作放大并“生动”起来。据了解,动态原画的制作动用了30多位画家,历时两年手工描绘原作中814个角色,83头牲畜、29艘大小客货船、13辆交通工具和180多棵树,以极致还原张择端画风并使之“动起来”“活起来”。第二种是展厅左侧长约32米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原画线稿,画稿前端设置滑轨和5块4K70寸高清触控屏,几块触控屏在轨道上慢速滑行。制作团队还从画作中提炼了郊外、码头漕运、虹桥、脚店、城门等12个信息点,并为每个信息点特制动态影像。当触控屏在轨道上滑过线稿的信息点时,屏幕就会出现对应原画的动态画面。
第二部分是孙羊店沉浸剧场。展览在此复原了孙羊店彩楼欢门,在店内结合全息投影、舞台美术和真人表演等技术打造出沉浸式剧场,全方位展示汴京的日常生活场景。观众进入店内欣赏表演,内部一式用具皆为宋朝风貌,一楼有真人扮演的掌柜和歌女,二楼窗户上投射出房内喝酒聊天的宾客影子,可以不时听到店内店外的各种声音。店小二、店外行人等均用全息投影的方式呈现。每场表演约6分钟,最多接待48位观众体验。展览试图通过多种刺激带给观者沉浸体验感。初到孙羊店门前,一位真人扮演的歌女在唱曲,虚拟的花瓣投影在空中洒下,真人扮演的掌柜招揽道:“客官请入座”。店内中间摆放了四张方桌,观众相继就坐后,表演开始。表演由真实演员和全息投影互动完成,剧情非常简单,真人掌柜一边算账一边指挥店小二干活,店小二是全息投影的虚拟人物,在二楼搬酒坛或驱逐麻雀,动作略显滑稽,周边会有投影的客人围观调笑。观众的注意力会随着打光指金乌骨舒功效引不断变化,从一楼掌柜到二楼店小二再到店外投影出的街上行人,观看视角不断变化。店内声音也随着剧情不断改变,有客人们交谈、大笑、酒杯碰撞、琴曲歌调等多种声音。用6分钟从影像、声音、灯光等方式对观众的视觉、听觉造成刺激。尽管如此,该部分的展示依然略显单薄。剧场演出的声、光、影等只是辅助手段,剧情才是真正的核心。孙羊店沉浸剧场的剧目简单,几个场景串联也让人一头雾水。虽然演出使用了真人演员,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和观众的互动。
在进入第三部分之前,观众将通过一个名为“宋代雨巷”的过道,这是由多人定位捕捉系统和高清互动地屏打造的全感官互动体验区。地面模拟青石板和两边草丛,音效模拟雨声和虫鸣声,当观众踏上青石板时就如同踩在水中一样出现涟漪。
第三部分为虹桥球幕影院,播放一段长约6分钟的4D电影。8K高清球幕直径10米,播放270°采用一镜到底技术手法打造的全景影片,影片将散点透视的原作画面还原成视觉上可移动的立体空间,展示了汴河两岸从黄昏日落到华灯初上的景色。影院观众席模拟成停泊在码头上的一艘客船,观众登船就坐后乐声响起,随着眼前景象变动,仿佛置身汴河的客船般游览着北宋京城汴河两岸的风光。制作团队将平面静态的画面转化为视觉上可移动的立体空间,使观众在第一视角中欣赏汴河两岸的日夜风光。观赏时仿佛置身游船上,河水在视野下方流淌,鱼跃出水,船身晃动,与周边船只擦身而过时,对面行船上的人招手呼应,两岸可见繁华的市井街道和如织行人。行至虹桥,船体随水面剧烈晃动,场景再次出现时进入夜晚,万家灯火通明,孔明灯与萤火虫交汇于天空。最后画卷卷起,影片结束。
最后的北宋人文空间将文人书房与文创商店结合起来,根据宋代人文生活方式设计了茶室、书房和琴房,将故宫文创巧妙地安排在其中,将《清明上河图》所呈现的宋代生活方式与当下连接。
2.0版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《清明上河图》多媒体动画。该作品采用了三维动画和巨幕投影技术,动态画卷全长128米,高6.5米。整个活动画面以4分钟为一周期,展现北宋汴京城的昼夜风景。画面中金乌骨舒小孩子能吃吗交替出现的1000多个人物被特效技术激活,举止各异、栩栩如生——铁匠努力挥动铁锤,不时停下擦去额头汗珠;一组驼队缓缓走过,路旁的行人纷纷注视……26台投影仪投射在纱网上,纱网底部堆积黄沙与鹅卵石,通过虚实相间的方式表现了江水流动、波光粼粼等动态景象。
作为国内知名“IP”,受限于保护等因素,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原作难得一见。数字化展示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,此次展览更意图通过全新的设计为观众带来沉浸式、体验感、可分享、可交互的新时代观展体验。从展览使用的技术和艺术手法上,不难看出故宫博物院和凤凰卫视希望比肩国际高水平展的雄心。
数字化是增强博物馆互动体验和展览方式的有效手段,它营造多元体验的展示环境,鼓励互动、参与和分享,为观众带来精度高、交互性强的展览。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形成两种极端做法:一种是博物馆对利用数字化展示认识不足,依旧采用传统、单一的展示手法。另一种是过于追求新技术,未能把握观众的需求和展览内容,一味追求新奇,关注炫技而摒弃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内涵。《清明上河图3.0》的成功之处凸显出数字化展示在互动性、体验性和观众认可度上的巨大潜力。数字化能够超越时空界限、全面展示信息并增强细节表现、丰富互动体验设计的形式,为观众带去感官互动、情感体验和思维碰撞。但目前一些博物馆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存在问题,例如与展览主题不符合、凭空臆造、展示设备故障等问题。高科技只是手段,重要的是扭转博物馆单方面灌输知识的僵化思维,对教育这个角色重新定位,让观众成为展览的核心。
参考资料:
1、凤凰艺术
2、
图片均由作者拍摄